一入维他深似海下一句引 一入空门深似海
“我愿遁入空门。
”在一座青山脚下,一孩儿跪于山前,声音不大,却响彻山林。
一圈圈的回音似大海宏波,绵延不绝。
但见山间一青石小路,其上有一座庙宇,烟云缭绕,松香清柏难掩其庙门,其间禅音袅袅,却也是难遮破败。
“小施主尘缘未了,红尘难破,请回。
”一僧沿路而下,未看孩童,肩挑双桶,与孩童擦身而过,口中轻语。
孩童未曾答话,却是在山脚拜倒下来,前额重重的磕在了青石路上。
若是换了寻常孩提,别说石板,仅是稍微小伤便会大吵不停,却观这小妙人儿,神色坚定,不闹不吵,向前挪动一步,再次拜倒下去。
破败寺内,一僧停下手中木鱼,闭目而叹,“痴儿,痴儿。
”
钟声轻吟,伴着老和尚的梵音,“了却三千愁青丝,从此我佛多一人。
”在其身前,正是那孩子,盘膝而坐,秀发纷飞。
孩童无言,寺内便只有佛音,似祈似求。
“孩子,你既入我佛门,便应舍弃红尘旧事,不知你家住何处,父母为谁,你又姓甚名谁?”老和尚与小沙弥盘膝而坐,互问互答。
“我无家无所,往极乐去。
父母不在,我姓名,不慎重要,愿大师赐我法号,便与这尘俗,再无瓜葛。
”老和尚不再言语,默默剃度。
沉默半晌,老和尚摸了摸小沙弥的头,“那便叫你无念吧,你在红尘又有何牵绊?”
无念不答,只是低头思索,“无念,这名字不错。
”老和尚也不再问,只是让无念自己去念叨自己的名字。
“方丈,”无念一语,抬头看向老和尚,“我在红尘即无亲友,也无师徒,至于嫁娶么,”无念还要继续说下去时,老和尚已经转过了身,“庙前无喧。
”无念一笑,才有了一点属于孩童的童真。
“我不是方丈,这庙里只有师徒,没有制数,只有佛法,没有僧众。
”老僧摸了摸孩子的头,“无念,我门下本无弟子,见你颇具慧根,便收你为徒吧。
”无念一思,低头说,“好。
”默默站在老僧身后。
老僧摇了摇头,只怕这破旧老庙,又有了一番折腾。
宁儿,如果当年你和青莱没有走的话,我的孙子也怕是有这么大了吧!
寂静的庙里,一群僧人摆铺而睡,鼾声如雷。
寺内青烛黄佛,映照着漆黑的天,仿佛一道火光,照亮了世界。
“无念,你家住哪儿?”一尊犹如弥勒佛的和尚转过身来,看着无念,脸上映着佛光。
“我定无居所..”当无念还要说下去时,大和尚蒲扇似的手掌拍在了无念的后脑勺上,“我又不是傻,别忽悠我。
”大和尚的破旧袈裟一滚一滚,肚子挺了起来。
“无念啊,师兄饿了,走,去后山找点东西填填嘴。
”大和尚倒是没在这方面纠缠,起身看着无念,仿若这孩子只要一拒绝,张口就能吃掉。
无念被这突如其来的话一愣,开口说道,“师兄,你肯定是个和尚,但绝对不是个好和尚。
”
“那年哪,我才十八,大好年华,就被那老秃驴忽悠上了山。
还记得隔村儿里的李二丫哭着喊着不让我走,那秃驴连哄带骗一番念叨,我也是傻,就跟着他上了山。
从此青灯古佛,阿弥陀佛。
就这样一段时间后,我丢下碗筷,砸了寺门,准备还俗。
可我下了山才发现,”和尚一顿,露出了奇怪的笑容,拍拍无念的头,顿住身子,弯下了腰,侧着那能挤出油来的脸,在无念耳旁悄悄念叨。
“我上山的时候,人们称那朝庭是大宋,我下了山,人们称那朝廷,是大明。
”轰隆一声雷响,天空无端下起雨来,飘洒在和尚身旁。